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新闻中心>医院动态

医院动态

酒泉市中医医院检验科带您走出输血误区

作者: 来源: 发布时间:2025年02月05日 点击数:
摘要:

血液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资源,输血作为一种特殊的临床救治手段,对挽救患者生命和促进机体康复有着不可替代的疗效。然而,与其它治疗方法一样,输血治疗同时也存在着感染风险及不良反应。因此,我们需要正确认识一些输血误区,避免不必要的风险。

图片

误区一 失血就应该补血

失血补血的传统观念是片面的。毋庸置疑,输血是临床的一种急救措施。人体若大量失血(占全身血量1/3以上)可导致休克,但对失血量少于800毫升的患者可以考虑不去输血。因为一个50公斤体重成人全身约有4000毫升血液,其中约4/5(3200毫升)血液在外周血管中参与人体的血液循环,其余800毫升血液暂存于肝脾等“贮血库”中以备急需时(如运动和出血)再进入血循环以维持对器官与组织供氧的稳定性。因此,对失血少于800毫升的成人或失血少于血容量20%的儿童一般不考虑输血,而主要补充适量晶体盐溶液和胶体液以恢复血容量,保持血液循环的正常运行。

误区二 输血越多越好

事实上,输血并不是没有限制的。过多的输血会导致体内铁符合过重,引起心脏、肝脏等器官的负担增加,此外输血有可能导致输血反应、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。因此,在进行输血治疗时,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需要,严格控制输血量和输血频率。

误区三 O型血是“万能血”

ABO血型系统是人类最先发现的血型系统,也是最重要的血型系统,分为A、B、O和AB四种血型。由于O型血的人红细胞上缺乏A、B抗原,故从理论上而言,这种细胞可以输给其它3种血型的人。所以当受血者在鉴定ABO血型困难时,可输O型洗涤红细胞;或是在抢救生命的紧急关头,同型血不足或缺乏时,亦可输少量O型血以解燃眉之急。但是O型血浆中含有抗A、抗B抗体,它能与A、B、AB型红细胞发生免疫反应,使之寿命缩短或遭到破坏,属于输血禁忌。所以,曾把O型全血称为“危险的万能血”。有人把“危险”两字忽略了,把O型血称为“万能血”这是错误的。在小量异型输血时,如给A型血的人输入一单位O型全血,其O型血浆中的抗A、抗B,因被受血者的血浆稀释,所引起的免疫反应较轻,故不易被及时察觉。随着异型输血量的增加,这种输血禁忌现象逐渐加重,严重时由于受血者的红细胞遭到破坏而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。因此,现代医疗不主张异型输血,而强调同型血相输。当然,把O型血看作“万能血”的观点更应予以纠正。

误区四 亲属间相互输血最安全

电视剧片段经常有患者大出血了,第一时间输用亲属的血液,认为是最安全,事实上并非如此。有血缘关系的近亲属间输血较非亲属间输血更容易发生一种名为“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(TA–GVHD )”的疾病,这种病的死亡率极高。该病的患者在输血后数天至数周内可出现发热、皮疹、恶心、呕吐、厌食、腹泻、便血及黄疸等症状,严重者还可能发生全血细胞减少和肝、肾等多脏器功能衰竭。该病的治疗极为困难,死亡率高达90%以上。亲属间(尤其是父母与子女间)的输血,发生该病的危险机率远比非亲属大得多,这主要与供血者组织兼容性抗原的单倍基因有关。当供血者和受血者血液的 HLA 单倍型相同时,受血者由于疾病等原因导致免疫功能缺陷或受抑制,不能及时识别和排斥供血者的淋巴细胞,以致供血者的淋巴细胞得以在受血者体内增殖,最终反客为主,对受血者的机体发起“排异”攻击,从而导致致命性的 GVHD 。因此,病人的输血治疗应避免使用亲属供者的血液,而因使用由采供血机构统筹调剂的非亲属关系的血液。

由此可见,正确认识输血的误区非常重要,我们需要了解输血的适应证和禁忌症,掌握正确的输血方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,才能更好地保障自身健康和安全。